
校园雕塑大都运用抽象与象征、隐喻和悖论的手法表现,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,一般具有纪念性、象征性、激励性、装饰性等特点,突出思想审美、重视德育潜化,或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。校园雕塑是物质化了的精神载体,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,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。所以校园雕塑的选择与摆放也是非常关键的。
抽象是通过分析与综合的途径,运用概念在人脑中再现对象的质和本质的方法,分为质的抽象和本质的抽象。分析形成质的抽象,综合形成本质的抽象(也叫具体的抽象)。作为科学体系出发点和人对事物完整的认识,只能是本质的抽象(具体的抽象)。质的抽象只能是本质的抽象中的一个环节,不能作为完整的认识,更不能作为科学体系的出发点。
抽象作为一种科学方法,在古代、近代和现代被人们广泛应用。诚然,严格意义的经验科学在古代尚未形成,那时人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包溶在浑然一体的自然哲学之中,并且带有朴素、直观的特点,但是,这决不意味着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们是不应用抽象方法的。例如,古希腊米利都的留基伯和阿不地拉的德谟克利特,他们相信宇宙间万物都是原子组成的,而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。宇宙间有无数的原子,并在一个无限的虚空中永远运动着。它们既不能创造出来,又不能毁灭掉。应当肯定,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的认识,在二千多年前,确是了不起的抽象成果。随着科学的发展,抽象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,科学抽象的层次则越来越高。如果说与直观、常识相一致的抽象为初级的科学抽象,那么与直观、常识相背离的抽象可以称之为高层次的科学抽象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根据对物理学史的考察,指出了物理学的抽象化发展这一规律性。
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,它具有文字属性,同样体现“文以载道”的精神。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,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,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、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,产生共鸣,同时对道德理想、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,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、勇于创新。校园雕塑,这种物化了的精神载体,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,是进行道德教育、审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。